人保寿险年末再“补血” 产品转型效果初现
一边是集团高层人事变动,一边是寿险公司发次级债以备明年市场拓展,2013年年末人保集团显然很忙碌。
12月10日,人保集团高层变动,保监会批准原人保财险总裁王银成担任人保集团总经理,唐志刚、俞小平担任副总经理。次日,保监会批准人保寿险募集不超过60亿元规模的次级债,这是人保寿险2013年以来的第二次增资。人保寿险相关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年末发债“是为公司将来的市场拓展做好准备”。
尽管偿付能力低位徘徊,但人保寿险一向被认为是人保旗下有较大成长空间的公司,人保寿险自2006年成立,从最初倚重银保渠道,到“效益多元化”转型,人保寿险公司转型初见成效,但业内人士认为,人保寿险业务结构仍然有较大的调整空间。
人保寿险再募次级债
在12月被保监会放行发债之前,今年4月,人保寿险就通过向所有股东配售新股的方式,募资56.28亿元,用于补充人保寿险资本金,提高其偿付能力。增发后人保寿险注册资本金达到257亿元,位居行业前三位。
按照保监会相关规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最低标准是100%,高于150%才为正常类公司。今年以来,除了中国人寿,寿险巨头偿付能力普遍吃紧:以2013年上半年业绩为例,平安寿险偿付能力176%,比2012年末下降了14个百分点;太保寿险偿付能力193%,较去年年末下降18个百分点;新华保险偿付能力174%,比去年年末下降18个百分点。
今年保监会对次级债的审批更为严格,截至目前仅批准了人保集团、民生人寿、天平车险、人保寿险、太平财险五家险企发次级债,发债规模266亿元人民币,比2012年下降了64%。而在2012年,保监会共审批通过10家险企、规模达731亿元的次级债募集。
近年来,人保寿险的偿付能力一直低位徘徊。2009年至2012年,人保寿险偿付能力分别为181%、124%、132%、183%。今年4月份增发后,截至2013年6月底,人保寿险偿付能力提高到183%。
上述人保寿险相关人士认为,近半年来,公司各项经营正常,偿付能力一直保持充足,没有出现偿付能力不足的情况。公司此次发行次级债,补充公司附属资本,将有利于保持公司未来持续健康发展。
业务结构调整进行时
在业内看来,人保寿险近年来业务结构不均衡,导致其偿付能力低位运行。
根据人保集团201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2013年1~6月,人保寿险实现规模保费485亿元人民币,未列明退保金,但“给付及赔付”金额为404亿元人民币,保费收入减去给付及赔付支出,所剩仅有81亿元。“这个结余非常少。”北京一家寿险公司高管表示。
“给付及赔付”是人保寿险保险业务支出的大头,占总支出的89%,是规模保费的83%。“说明人保寿险的产品结构以短期产品为主。”上述北京某寿险公司高管认为。
人保集团2013年半年报显示,人保寿险产品结构中,分红型保险占比88.9%,传统型保险占比7.5%,意外伤害和短期健康险占比3.5%,万能型保险占比0.1%。在人保寿险渠道分配上,银保渠道占比51.2%,个险渠道占比36.6%,团体保险占比12.2%。
成立初期,银保渠道就是人保寿险业务发展的重点,当时人保寿险依靠银保趸交拉动规模保费的做法为业内所熟知。依靠银保渠道,寿险新军人保寿险在前几年发展迅速。
2009年至2011年,人保寿险银保合作网点从3.6万个增长到7.3万个,银邮业务保持72%的年均增速。2010年底,人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排名行业第2位。
但是银保新政出台以后,人保寿险人身险业务迅速回落,政策出台后半年时间即2011年上半年,人保寿险人身险业务增速较2010年同期下降22.3%。2012年,大型寿险公司银保业务也出现全线下滑。
人保高管意识到过分倚重银保渠道的弊端,开始业务转型,推动业务从“规模效益化向效益多元化”转变,产品开发更有针对性:针对保值、合法避税、财产传承,开发投资型高端产品;针对银行理财产品,开发定向投资联动产品;为增加销售人员收入,开发多年期期交产品等。
转型效果已有显现,2013年上半年,人保寿险净利润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10.3%;新单规模保费441.8亿元,居行业第二。
尽管转型已有效果,但业内人士认为,404亿元的“给付及赔付”金额接近485亿元的规模保费,甚至超过377亿元的原保险保费收入,说明人保寿险业务结构仍然有调整的空间。
对于此次发债,上述人保寿险相关人士则表示:“与公司的业务结构、目前的偿付能力没有直接关系,是为了公司将来的市场拓展做好准备。”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