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的新变化
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了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于新会计准则对比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有很多变化,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乃至会计信息质量会发生重大的影响。
一、基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新基本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首先,新基本准则总体结构与内容有所变化,强化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原基本准则为十章,新基本准则为十一章,新增了“会计计量”章;同时,第二章的名称由“一般原则”变更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突出了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用的信息。并增加了财务会计的目标,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尤其是,对原基本准则中的“一般原则”作了较大修改:原准则中规定了12项基本原则,其中包括7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配比性、权责性、明晰性)和5个计量和确认基本原则(实际成本计价原则、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支出原则及谨慎性原则)。在新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上,主要表现在对原基本准则的变更、补充和完善方面,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弱化了可靠性,从而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其次,对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了修改,夯实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框架基础。新基本准则强调了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与负债是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增加了资产与负债的确认条件。不过,新基本准则资产的定义与2000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所作的资产定义相比,本质含义没有变化。新准则指出,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并取消了所有者权益的分类。新定义的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并改变了收入的确认条件,由原来的注重形式转变为注重实质。将费用改为“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益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强调了费用是日常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此外,新基本准则增加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从而使利润的计算公式有所改变。
二、新具体会计准则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上的主要表现
其一,“存货”准则,在存货管理办法上,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新会计准则取消了企业自行选择计价方式的权利,并规定不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结转存货成本,从而限制了一部分上市公司利用计价方法调节利润的可能。其二,“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公司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不再允许转回。现行的会计准则规定,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金额大于账面值,则以前计提的减值准备可以转回,其他各项减值准备也有相应的转回规定,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此次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公司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将不得再转回,主要是针对国内很多上市公司利用计提减值准备的调节利润的行为设定的。从而堵住了有些公司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做法。其三,“固定资产”准则,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不需要进行追溯调整的规定,明确了公司会计操作,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其四,“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明确规定,母公司应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这就改变了原制度中不少例外的情况,使公司无法通过调节合并范围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其五,“财务报表列报”准则,该准则虽然不涉及会计要素的核算,对公司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它对现行的财务报告披露要求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显著改进,强调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取消了财务情况说明书,创建了较为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容等做了全面系统的规定,使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更加有利于决策。其六,“套期保值”准则,要求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部分计入损益的规定,将扭转原本为平衡资产负债头寸而进行的投资或负债反而扭曲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现象,从而有利于真实反映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结果。(中国经济时报 刘春晖 2007-4-12)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